郭嘉 杨修同为曹操的谋士,为什么最后待遇截然不同?
一、郭嘉 杨修同为曹操的谋士,为什么最后待遇截然不同?
这两个人其实没什么可比性,杨修比郭嘉差的太远。郭嘉自跟随曹操以来,协助主公败袁绍,灭吕布,立下了不世的功勋。而杨修,可能由于长期管后勤工作,所以我们看不见这样的功劳。相反,杨修的聪明劲都放在了“抖机灵”上边。从曹操建花园道“一合酥”事件都可以看出杨修在不遗余力的抖机灵。后来,他帮着曹植作弊,应付曹操的考试,更是让曹操反感。后来的鸡肋事件,确实是杨修祸乱军心,杀他是死有余辜的。
二、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列举几个事例说明
杨修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才子。当然了,才子么,首先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里并不都是才子。作为才子,从来都是少数。在逻辑学上,这叫做不能“逆推”。才子是讨人喜欢的。可生活中常常是另一种情况。才子们往往都是有些毛病的。有了毛病的才子,往往让人讨厌。于是,这些才子稍有不顺,便感慨万千,怨天尤人,什么人间忌才啊,什么众口烁金啊,什么木秀于林啊。得,全来了。其实问题大多出在他们自己身上。爱卖弄,爱自我吹嘘,爱自我表扬,总感觉自己帅得都掉渣儿,吐口唾沫都是花露水。这就是自恋!而且才子无行,也是自古而然。
自古才子和权贵就是一对不好解决的矛盾。这话怎么说呢?才子和权贵似乎自古就是对头,但是结局总是才子们栽在权贵们的手里,当众把你裤子扒下来,打你一顿屁股板子羞臊羞臊你,那是轻的,是为了让你长长记性。弄得不好,你得把脑袋混丢了。由此说,才子们最好少在权贵们面前晃悠。你自己一身毛病,你自己还不觉的,人家其实早已经讨厌你了。不搭理你,那是没拿你当盘儿菜。你再不长眼力架,不一定哪一句话惹恼了人家,你就等着挨收拾吧。对领导,应该有一个感觉上规定好的距离,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别总往领导跟前瞎套瓷,瞎近乎,别天天总想着跟领导吊膀子。保证你没事儿。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是现实生活中肯定行不通,为什么?才子们似乎自古就贱,还就是喜欢在权贵者眼前晃悠显摆,好让领导喜欢我啊。这就常常闹出悲剧来。比如上边讲的弥衡先生,你没事儿找黄祖将军干什么去啊?你以为谁都有耐心哄着你玩啊?你不是找刘表办公事儿吗?有什么公事儿赶紧说完了赶紧抬屁股走人,回家洗洗衣服做做饭,哄老婆抱孩子去。
杨修被杀是因为口令“鸡肋”二个字引起的。话说在军营之中,曹操随口定了一道口令“鸡肋”,杨修就认定曹操是想退兵。他便在营中教手下人收拾行装。你杨修收拾就悄悄地收拾你的吧,他还到处散布:诸位,你们听我的吧,赶紧着收拾行李,我已经把曹丞相那点心思猜透了。曹先生是想退兵了。我为什么这么猜?你想啊,鸡肋是什么东西?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以此猜测曹先生的心理活动,曹先生一定犯愁了,他现在是犹豫不决,是退兵还是不退兵。他这一犹豫,肯定是退兵了。你们赶快着收拾行李吧。你们不相信?好,咱们打赌,我要是猜错了,我输你一百块钱。
杨修这么干,就是耍小聪明。就是想表现自己比别人高明。这种聪明人我们在历史书中常常见到。就是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周围,这样的聪明人也常常出现,他们未必比得上杨修聪明,可是杨修的毛病,他们身上一点也不少,分析上层的动向,猜测领导的心态,这样的人其实是自作聪明。如果有人问,你杨修怎么知道曹丞相要退兵呢?是曹丞相亲口告诉你的?没有。你猜的。也许曹操是想别的事情,顺口讲出这么一个词儿呢?你想过没有?如果曹操当时正想方便一下,顺口说一个“厕所”呢?你能猜测曹领导可能会干什么呢?你能猜测曹老板想进食堂用餐了?好,就算曹操真想退兵,在正式命令没有下达之前,你能这样瞎嚷嚷吗?这个杨修先生,也的确是喜欢抢答,你还真盼着曹操亲口说:杨修,你说鸡肋就是想退兵?你还改不改了?不改了?好,恭喜你,答对了。可这是军营,你杨修还真把这儿当成“开心辞典”了?你还真把曹丞相当成王小丫了?定军山一战,曹操败得一塌糊涂,本来就一肚子邪火,没有好气。你杨修还这样一个劲扰乱军心,能不杀你吗?
三、曹操和杨修的故事有哪些
阔门事件: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 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恐怕有人暗杀他,便假装说自己在梦中好杀人,更杀了一个近侍和假装痛哭,并厚葬那人,好以杀一儆百。杨修知道曹操心中所想,便恃著聪明去揭发曹操。 吴质事件:曹丕密请吴质入内府,相议曹操欲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知道,就用大簏藏了吴质。杨修知道,就告诉曹操,结果曹丕下次真是用大簏载绢,曹操怀疑杨修想陷害曹操。 邺门事件: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便叫他们出城门,却叫门吏不要放人出外,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是杨修所教,非常愤怒。 答教事件:杨修曾经为曹植作了十几条「答教」,当曹操每次以军国的事问曹植,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因而怀疑。其后,曹丕收买曹植的左右,偷那些「答教」来通知曹操。曹操见了,已有杀鸡肋事件: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却「运用」他的智慧,想出「鸡肋」的真正意义,还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最后当然招致杀身之祸。 身为魏王的曹操,得悉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便亲率大军20万为夏报仇,不想迭遭挫败。这天,曹操看到厨房送来的鸡汤,觉得目前的战局很像啃鸡肋骨,丢掉舍不得,要吃没什么肉。此时,大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而答:“鸡肋!鸡肋!”行军主簿杨修听到这一口令,随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将要退兵。鸡肋,是要吃无肉,丢掉可惜。现在的战局也正是这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我料定魏王来日必要班师,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夏侯敦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收拾起来。曹操知道后大怒,以“乱我军心”论罪,将杨修处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