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棋谱怎么制作
幼儿游戏棋谱怎么制作
棋类活动需要两人或多与,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培养其规则意识,充分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目前,我们幼儿园里以一些专门的游戏棋和自制棋为主,到大班也有部分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等。在承认和研究棋类游戏价值的同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通过对幼儿棋类游戏的长期观察,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幼儿方面:部分幼儿对棋类游戏规则认识不清,路径不清;绝大部分幼儿求胜心切,违反规则;注意力易分散。(2)教师方面:要求划一,忽视差异;要求过高,超出幼儿能力,急于求成;重技巧的掌握,轻情感的培养。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棋类游戏开展的效果,阻碍了棋类游戏价值的发挥。
为了使棋类游戏发挥它自身的最大价值,在棋类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提供怎样的指导才比较适宜呢?
一、教师应是幼儿兴趣的引导者、棋谱解读的辅助者。
教师应为幼儿下棋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讲解游戏的基本内容包括棋谱、棋子、路线、规则等;在幼儿掌握棋谱、棋子的使用方法,具备正确识别路线的能力,拥有对规则的基本理解能力后,教师再适当指导幼儿的游戏技巧。
1. 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指导。
2. 小班:此年龄段的幼儿注重游戏过程而不关注结果,易被外物吸引,所以自由游戏时间,在区角投放各种类型的棋,让他们对“棋”(棋谱、棋子、骰子等)进行初步的探索,激发幼儿下棋的热情。当幼儿产生兴趣后,教师可以提供简化的棋谱和骰子。
3. 中班:经过小班的训练,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点数和下棋规则,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难度,出示各类简单的故事棋,也可以自己带一些简单的棋谱,如飞行棋,让他们根据兴趣自由选择。
4. 大班:此时幼儿已经掌握下棋的基本技巧。他们往往看重输赢结果,为了赢而违反规则,所以教师的指导重点是使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渐明确,帮助他们认识到规则是大家必须遵守、不容破坏的,违反规则就不能顺利和公平地进行游戏。 比如,教师可以请有下棋经验的幼儿担当“小助手”、“监督员”协助教师,帮助其他幼儿按照规则有序游戏。
5. 2.关注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
6. 在下棋过程中,教师应观察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幼儿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提供与幼儿相适宜的棋。例如,每个幼儿的识字能力、思维水平是不同的。针对识字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带有文字解释的棋,让他们在下棋的过程中锻炼阅读能力;对于喜欢数字、图形的幼儿可以提供带有各种图形、数字的棋。当然,各种棋的提供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幼儿熟悉了一类棋后,可以根据他们的弱项提供适宜的棋,让他们感受不同种类的棋游戏带来的不同刺激,享受其中的乐趣。
7. 二、教师应是幼儿的情感支持者。
8. 幼儿本身的经验是有限的,自我认识模糊,易受暗示,可塑性强。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由选择,适时给予情感支持,用微笑、赞许的话来鼓励幼儿。
9. 面对点数困难的幼儿,一旦教师发现他正确点数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让幼儿展示特长、体验成功,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这也是棋类游戏的价值所在。
10. 三、教师应是幼儿经验的提升者。
11. 除了开展故事棋,也可以开展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自制棋,由幼儿担任棋谱的设计者、游戏的开发者。比如,教师可和幼儿把生活事件引入到自制棋谱上,以幼儿的日常行为作进退标志,让幼儿动手画出一些常见行为,像和小朋友分享物品进一格、乱扔纸屑退两格。棋谱内容来源于生活,孩子更能理解,下棋的热情更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社会行为规范。
12. 教师在每次的棋类游戏活动结束后,应给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谈一谈在下棋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存在的问题,引导幼儿针对每次出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可以让他们通过商讨制定适合的游戏规则。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尝试,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游戏经验。
13. 教师只有在游戏中观察和发现每个幼儿自身的“教学大纲”,才能更好地“隐性指导”,帮助幼儿“跳一跳”,真正起到“脚手架”的作用。
适合幼儿园的课外活动有哪些游戏
亲子项目游戏规则: 活动一:全家总动员 (2-3岁) 游戏规则:爸爸双脚夹沙包在起点作准备,听到口令,立即夹着沙包跳过6个圈,然后来到孩子所在位子,孩子赶快拿着沙包跑向对面的妈妈,跑到规定的线上把沙包投到妈妈的小篮子里,(妈妈拿着背篓去接孩子投来的沙包,先接到者为胜。 活动二:车轮滚起来(2-3岁) 游戏规则:幼儿和家长分别站在起点和终点面对面站着,幼儿在起点拎着轮胎走向终点的家长,家长用绳子把轮胎系好,幼儿做在轮胎上,家长拉着轮胎跑向起点,先到达起点者为胜。 活动三:快快乐乐袋鼠跳(2-3) 玩法:家长和孩子分别在站两个袋子里面从起点跳到终点,到终点的海洋球处,将海洋球装进袋子里,然后和宝宝一起跳回起点,先到达起点者为胜。 活动四:我们一起来(3-4岁) 游戏规则:爸妈在起点,孩子在对面,爸妈背对背夹球到孩子端,然后这个球由孩子用手推车运回起点,最先返回的家庭获胜。 活动五:企鹅走路(3-4岁) 游戏规则:家长和孩子一起从起点出发,孩子踩在家长的脚面走,并且要绕过障碍物行进,最先到达终点家庭获胜。 活动六:羊角球(3-5岁) 游戏规则:家长在起点拍球,每拍十下,就放一个沙包放在凳子上,孩子就带着这个沙包,骑羊角球从起点到终点,然后就骑回起点,这样来回,在规定时间内谁获得的沙包最多者为胜。 活动七:赶小猪(4-6岁) 游戏规则:家长和孩子同时站在起点,先由幼儿将“小猪”赶到终点再返回,交给家长,再由家长赶到终点返回起点,途中要绕过障碍物,先到达者为胜。 活动八:人力车(5-6岁) 游戏规则:家长和孩子同时在起点开始,家长拍着球,每拍10个球就放一个沙包放在椅子上,孩子双手放在地面,家长抓住孩子双脚,孩子背上运着沙包前进到终点,再返回起点运沙包,在规定时间内结束谁获得的沙包最多者为胜。 活动九:节节高 (5-6岁) 游戏规则 1. 邀请三个家庭(一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分成三组,站在起跑线后,在对面终点处安排三个“仓库”(内装积木或易拉罐)。 2. 发出口令后,每个家庭的孩子向对面仓库跑去,分别要侧身钻过小铁圈、走过梅花桩,到仓库拿一块积木(或一个易拉罐)后直线跑步返回,并将积木(易拉罐)交给各自的家人,由家人用积木和易拉罐搭建房子造型,幼儿继续按规则前往仓库取物品,直到谁搭建的房子最高为胜者。 规则 每次幼儿去“仓库”只能取一块积木。 钻铁圈、走平衡木失败或动作不规范时,要从原处重新完成动作后再继续前进。